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宣传新时代浙江发展重大标志性成果,近日,我校会计学院审计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陈效东老师的《深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破解中国式现代化体制机制障碍》入选“社科学者千人宣讲、百人访谈”活动。以下为浙江社科微信公众号原文: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两者之间有什么辩证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起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把我国治理体系优势、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一方面,国家治理能力是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涉及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
另一方面,国家治理能力也是治理主体执行治理制度、提升治理效能、实现治理目标的能力,主要包括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动员能力等方面。这些都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只有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才能全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
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动机”,在国家治理中处于元治理的核心地位。所谓元治理,就是“治理的治理”,其实质就是对国家治理作出制度安排、制定重大政策,组织协调国家、社会、市场等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形成国家治理的强大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不断完善和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全面提升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从机构和职能上理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以“零容忍”的态度和高压态势反腐败、净化政治生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党领导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二、如何理解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广泛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党的自我治理等多个领域。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以政市合作、政社合作为主要治理机制,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举措,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各自作用,形成党委领导下的政府负责、市场参与、社会协同的社会治理格局。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发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以及有序社会参与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切实行使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职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建设“有为政府”,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
中国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注重发挥社会主体作用,为社会力量参与国家治理提供机会和渠道,从根本上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定位,在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建设、繁荣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保等领域,为社会力量和广大人民的有序参与制度建设落实机制。
三、数字化技术如何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
作为一种使能性的技术体系,数字化技术正在促使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形态出现革命性变化,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预示着巨大的商业潜力和美好生活前景的同时,也引出了许多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数据技术应用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赋能政府精细化管理,简化公共服务的申办和审批流程,减少暗箱操作和设租寻租行为,提高公共治理的透明度,让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更有效率、更富有智慧和人性。
数字化技术创新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形式,而且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工具。数据技术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制度建设和技术治理效能转化融合,巧用制度优势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冲击,全面提升国家治理体系的灵敏度、韧性和反脆弱机制,不仅是惠及社会所有成员、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大创新实践,也是十几亿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良好意愿。
四、为什么说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直接目标?
国家治理现代化终究是为了人,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民才能够为现代化建设积累巨大潜能。
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美好环境;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切实保障人民权益;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等等。这些都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直接目标就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