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浙江财经大学王春霞副教授编著的《民国时期医院社会工作研究》,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获2019年“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基础研究类)。
民国时期的医院社会工作虽然开展得并不普遍,但是,这一时期医院社会工作经过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近三十年的发展,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第一,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医院呈现多样化特征,不仅有教会医院,还包括了一些政府公立医院、民间慈善医院、专科医院、精神病院和伤残康复医院。第二,医院社会工作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成为现代社会事业。民国时期的医院社会工作者中许多人仍是教徒,已经不以传教为业,而是以医疗社会服务为目的。第三,医院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较高。为了保证服务的专业性,在招聘工作人员时大都提出了较全面的要求,主要招收本国社会工作及其他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工作人员也不乏其人。第四,服务理念先进,“见病更见人”,提供“社会治疗”。医院社会工作者除了通过调查病人的社会环境,协助医生诊断外,更重要的是进行较独立的社会治疗,解决患者的社会问题和善后问题,使病人“恢复其社会上原有之地位”,达到综合治疗的目的。
虽然专业社会工作者都明了单纯的物质救济很难达到“救人救彻”的目标,有时甚至还会带来副作用。但是,由于当时国力贫弱,战乱不止,许多病人最重要的问题恰恰是经济问题,这既有病人收入微薄或缺乏收入来源的原因,又有其时医疗费用不菲的原因。因此经济救助往往成为了医院社会工作的重心,救助内容既有减免医药费用、资助衣物、旅费、殡葬费,供给营养餐等消极救助,又有职业介绍、小本借贷等的积极救助。一些社会工作专业性不彰的医院,更是以社会服务部代替以往的医疗救济,显然这样的经济救助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医院社会工作了。
该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学术贡献主要有:
学术界对民国时期医院社会工作的研究,相关论文集中在对北京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的探讨和分析上,其它医院的情况则语焉不详,因而这一时期的医院社会工作的开展情况整体上仍十分模糊。本书稿通过广泛搜集一手史料,条分缕析,首次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医院社会工作发展历史。书中具列的医院达二十余家,根据开办性质分类有公立医院、民间慈善医院、西方教会医院、专科医院、精神病院和康复医院,同时也展现了各类医院社会服务部的工作内容各具特色。
本书所需资料散见于各地,而且有些资料以英文形式记载保存,整理起来也较为困难。本书中所搜集、整理的一些史料应该是首次使用,因而相关研究和结论具有一定的首创性。如对南京中央医院、重庆中央医院、天津中央医院、红十字会总医院、上海中山医院、上海澄衷肺结核医院、上海公济医院等公立医院社会服务部的历史溯源;对世界红卍字会医院、上海四明医院、定海时疫医院等民间慈善医院由传统的施医给药到引入了社会服务部的建制的梳理;对北平精神病疗养院、成都和南京儿童行为指导所、南京精神病院社会服务部的综合考察;对新兴的以职业康复为主的南京重建院、上海伤残康复服务处的档案发现;等。
书中对民国时期医院社会工作的先行者研究,选取了浦爱德、宋思明、吴桢等在民国时期长期从事医疗社会工作实务、教学和研究的资深人士作为典型个案,通过描划他们的职业历程,全面反映近代医院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追求、开拓和创新,客面评价他们的历史贡献。
该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史学学者彭秀良在《民国时期医院社会工作面貌的全景展示——王春霞著〈民国时期医院社会工作研究〉评述》(载《团结报》2018年11月1日第7版)一文中称:本著作“对民国时期的医院社会工作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示,这本书还是研究中国医院社会工作历史的第一部专著,具有开拓性的价值。”该书是教育部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成书前,该书作者已在《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与管理》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8篇,这些论文最后形成了本书的重要章节。
作者简介
王春霞,女,浙江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工作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