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成果 > 获奖成果

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晚清丝绸业史》

2020-06-03 15:49:33


成果简介

浙江财经大学王翔教授编著的《晚清丝绸业史》20179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获2019年“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基础理论研究类)。

本著作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暨资料整理研究”(批准号:14Z DB047)的阶段性成果。

一、主要观点

1. 时至明清,在低效制度和错误国策的种种禁限和重重束缚之下,中国丝绸对外贸易难以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不仅人为地缩小了中国丝绸的国际市场,而且严重制约着中国丝绸生产能力的扩大。而这一时期,正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告别农业文明、迎来工业文明的关键时刻,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封建统治者对丝绸海外贸易的种种禁限,使中国丝绸行业失去了考察、学习、模仿、借鉴国外先进生产方式和物质、精神文明的机会,自我室息了中国丝绸生产发展的蓬勃生机,从而逐渐丧失了中国丝绸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丧失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驾齐驱的第一个时机。

2. 晚清中国生丝出口的增长及随之而来的生丝价格下降,为欧美国家开辟了一个廉价的工业原料基地,促进了世界各国丝织工业的蓬勃发展。近代开口通商后对外贸易的刺激,也成为中国传统丝绸业发展的强大推进器。而鸦片战争后中国丝绸出口贸易的增长,不仅促进了行业本身的发展,同时也给百孔干疮的社会经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丝绸出口的增长,是中国在刚刚打开国门乃至其后一段时期内得以维持国际贸易平衡的主要因素之一。

3. 晚清史上,尽管有太平天国战争造成的巨大破坏,尽管时局常有动荡,市场时有起伏,但总的来看中国丝织生产是呈发展态势的。然而,这一时期中国丝织生产的发展只是在传统框架内的延续。并没有脱离固有轨道,也没有突破既往的生产方式,一直维持着传统生产形态未变。时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丝织业的发展愈来愈步履维艰,难以为继,终至停滞不前。

4. 晚清中国丝绸业中账房的发展,是历史传统和社会现实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江南地区丝织业中资木主义萌芽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所能提供的较优选择,所有这些,决定了中国丝织业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不是经由生产者变为商人与资本家的途径,而主要走的是商人变成资本家的道路。

5. 外商丝厂、洋务官员、商办丝厂这三股推动中国近代缫丝工业诞生的力量之间,关系颇为复杂,既有相互启发,相互借鉴,从而相互支持的一面,也有相互竞争,相互制约,从而相互排斥的一面。当然,三者之间自有轻重之分和优劣之别,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都是商办丝厂的贡献要大得多,作用也重要得多。自从商办丝厂出现以后,尽管生存环境不甚理想,却能克服种种困难,进取发展,日渐成为中国近代缫丝工业的主体。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晚清中国近代缫丝工业的区域分布和产业格局。

6. 鸦片战争后急剧变化的国内经济政治状况和国际市场需求,使得长期形成的中国丝绸生产的制度基础和技术范式,已经在历史转折中遭遇了危机。在全球化演进和世界市场扩展的时代大潮下,国际竞争日益激化,产业变迁更加迅速,因此激发了许多新的矛盾,并使既有矛盾急剧尖锐化,从而进一步加快了原有产业结构的老化速度和不适应性。近代中国丝绸生产和贸易在力图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所遭受的失败,实际上使它丧失了通过增加出口贸易促进国家富强的机会。清末丝绸产业优势地位的丧失,不仅仅是丝绸一个行业的衰落,也是个国家命运的挫折。

二、主要学术贡献和实践意义

晚清丝绸业在国计民生和对外贸易中的特殊地位,使其成为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演变无法回避的重要内容。因此,关于晚清丝绸业史的研究,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中,实处于一种不容忽视的基础地位。

关于中国丝绸史的研究,百多年来国内外学者长期探讨不辍,成果可谓洋洋大观。既就近代中国丝绸业史的研究而言,在中外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下,无论是整体性的概论,行业性的专论,还是区域性的分论,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以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积累了良好条件。但是,研究中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及未解谜团,仍需继续深入探讨;即便以往已经讨论过的问题,随着新资料的出现和新理论的提出,也仍有重加解读的必要。

从既往研究来看,对近代中国丝绸业史的研究偏重于民国时期,晚清期多是作为铺垫,研究也相对薄弱;在丝绸业中蚕桑、缫丝和丝织三个部门的研究上,偏重于缫丝业,蚕桑业和丝织业受到的关注较少,取得的成果也不多;而在缫丝业的研究上,偏重于机器缫丝工业,对手工缫丝业及农民家庭手工业重视不够,尚存在许多未知地带。从现有成果来看,虽然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阐明了晚清丝绸业的若干现象,但是对其发函演化的实证研究,则不得不承认在许多问题上远未达成共识。尽管如此,以往的研究成果还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提供了史料发觉上的帮助和理论探讨上的启发,需要我们在总结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视已经形成共识的观点,正视研究中尚存在的分歧,整合力量,在新的起点上将晚清丝绸业史的研究推向深入。

该书在检讨先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详细考察鸦片战争后晚清丝绸生产和贸易发展变化的同时,对蚕桑、缫丝、丝织等不同部类的状况进行分类考察和综合分析,力图说明晚清丝绸业的基本状况、性质特征和长期发展趋势,把握丝绸业的发展演化对中国社会经济所造成的深刻影响。

在框架结构上包含了对古代中国、尤其是明清以降丝绸生产和贸易状况的简要综论,增加了对成为中国主要竞争对手的同时代日本丝绸业的比较研究,从而将晚清丝绸业史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舞台中,揭示其发展演化的深刻背景、深层关系和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王翔,男,浙江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和比较经济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