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浙江财经大学何华珍等编著的《俗字在域外的传播研究》2018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获2019年“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基础理论研究类)。
该书是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俗字在域外的传播研究”(批准号:12YJA740020)最终成果。著作以日本、朝-韩、越南等域外文献为语料,拓展俗字在汉字文化圈的域外传播研究,展示俗字在周边国家的传承和变异,再现汉字文化对海外国家的辐射和影响,同时从域外俗字反观汉字变异,形成汉字文化圈的整体俗字视域。主要内容包括:国际俗字与国别俗字研究;日本、朝-韩俗字研究的综合考察,越南汉字资源整理研究的现状分析;日本、朝-韩、越南等汉字文献的俗字专书研究;日本现行俗字溯源,朝-韩、越南的文献俗字汇编 ;域外汉籍与近代汉字研究。
该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研究特色和主要建树表现为:一、发掘东亚语料。本著作汇集了大量域外汉字文献,包括碑铭、刻本、写本,包括纸本文献、电子文献,同时也汇集了大量的与之相关中土文献。这些原始文献,是从海量东亚文献中选择、甄别而定的,具有传承性、通俗性、稀缺性等特点,是研究东亚俗字的基础性核心材料。二、选择独特视角。从东亚汉字文化圈视域,展现汉语俗字在域外的流播轨迹及传承规律,揭示域外俗字的历史变迁,发掘佚存俗字、扩散性俗字、变体俗字,探寻汉字圈“国际俗字”历史面貌;展现俗字在域外的变异现象及变异规律,揭示域外异体字之局部变异特质,拓展汉字圈“国别俗字”新视野。三、拓展学术领域。发掘域外汉字新语料,探索研究新方法,填补俗字域外传播研究之空缺。综合比较汉字圈俗字发展的共性和个性,揭示通用俗字与国别俗字的关联和类隔,从东亚汉字圈的广阔视域探求俗字域外传播规律,尝试创建域外俗字学理论体系。
该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本书稿是在课题组有关论文基础上撰成,有些内容在《中国语文》《语言研究》《译学与译学书》(韩)《宁波大学学报(社科版)》等期刊发表。《俗字在日本的传播研究》《俗字在韩国的传播研究》分别被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2年第2期和2013年第12期全文转载。日本俗字研究的有关内容,在潘钧《日本汉字的确立及其历时演变》(商务印书馆2013年)中多处引用。未发表的相关内容,则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交流,例如在中国文字学会理事会、年会及东亚国际会议上做主旨发言。中国文字学会年会(北京/2015)举行后,《中国社会科学报》8月26日(2版)以“域外汉籍拓展近代汉字研究”为题作会议报道,指出“基于域外汉籍的汉字研究,可以扩大近代汉字的研究领域。因此,基于域外汉籍的汉字本体研究、汉字传播研究,理应成为中国文字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简介
何华珍,男,教浙江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字域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