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成果 > 获奖成果

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公共教育支出受益归宿——BIA方法及其拓展》

2022-06-10 15:53:56

成果简介

浙江财经大学赵海利教授撰写的专著《公共教育支出受益归宿——BIA方法及其拓展》20197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获2021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基础理论研究类)。

本著作是赵海利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公共教育支出受益归宿——BIA方法及其拓展”(批准号:20165206)的主要研究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在我国作为国家实现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税收收入调节收入分配力度低于发达国家;二是虽然公共教育和公共卫生支出均具有明显收入再分配效应,但前者规模明显高于后者;三是公共教育支出对收入分配影响更具长期性。因此,“谁从公共教育支出中受益,受益程度如何”的回答,直接影响到我国破解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进程。

正是基于这一重大现实问题需求,本著作将BIA分析的理论基础、实践应用、缺陷弥补和政策调整科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坚持理论为基,方法为要,实践为行。在理论层面,针对公共教育支出受益分析(BIA)方法纳入经济学和公共财政理论的分析框架,系统研究基础性、关键性、前沿性问题。在方法层面,针对BIA方法的前提假设造成的缺陷,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补救措施,为完善BIA方法提供了应用支撑。在实践层面,通过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受益特征及其变化,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影响受益归宿的形成机制,以及65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借鉴,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公共教育支出的受益公平提供了改革支撑。本研究不仅创新了受益归宿分析方法,丰富现有的公共财政、教育财政理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同时拓展了受益归宿研究,探究了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影响受益归宿结果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政策建议,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破解不平衡不充分这一重大现实问题。

该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学术贡献主要有:

第一,创新了BIA分析方法。一是将行为反应纳入受益归宿分析之中,通过构造反事实分析框架,对是否考虑行为反应的受益归宿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更加准确地刻画公共教育支出的受益特征;二是将受益归宿得出的平均归宿扩展到边际归宿,采用计量模型、不同时点重复BIA过程等多种手段刻画边际受益归宿,以增强公共教育政策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的作用;三是将受益公平的参照系从45度对角直线、收入(或支出)洛伦兹曲线拓展到教育需求曲线、生活成本曲线,以更加全面反应公共教育支出的受益特征。

第二,拓展了公共教育支出的受益归宿研究。一是拓展了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受益归宿研究的范围,将研究范围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拓展到主要教育层次以及整个教育。二是系统梳理了现有国家和地区公共教育支出、三级教育支出的受益归宿研究成果。时间跨度长达40余年,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包含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亚太地区国家、拉丁美洲国家、中东和北非国家和转型国家在内的65个国家,关注焦点不仅仅是某一年的受益归宿,更有不同年份的受益变化。三是将中外公共教育支出受益归宿研究进行了比较,比较范围包括分组方法、受益份额的衡量、公平评价标准以及研究结果等多方面。

第三,对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影响受益公平的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一是将教育专项转移支付作为促进目标,考察其受益归宿分布,刻画其作为公共资源的分配特征;二是将教育专项转移支付作为促进受益公平的手段,考察接受地政府的行为变化,进一步揭示影响受益公平的内在机理。

该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本书是赵海利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公共教育支出受益归宿——BIA方法及其拓展(批准号:20165206)的主要研究成果。在该项目研究过程中,本书的部分成果已在《教育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和《教育发展研究》等国内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权威期刊发表论文6篇,一级B期刊10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文7篇;相关成果被媒体转载10篇;相关论文共被引用382篇次,论文“公共财政视角下政府在学前教育中的责任”,获第五届浙江省社科联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研究报告“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获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成果二等奖。

作者简介

赵海利,女,浙江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财政与三农公共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