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浙江财经大学贺武华教授著《网信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实证研究》2019年8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获2021年“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基础理论研究类)。
该著作是当前系统研究社会思潮及其对大学生影响的一部新作,全书10章54.3万字,每章体例总体上遵循新时期该思潮怎么样(如特征与表现形式)、如何影响大学生(如场域、路径与方式)以及大学生对此的反应与相关对策建议等内容展开。研究围绕信息时代、网络社会的新变革,聚焦新近社会思潮的传播运行的一般机理与基本观点主张,把握它们对教育影响的表现形式、传播途径、趋势走向等基础性问题。著作认为,网络社会与信息化时代日益扩大和加快了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面和扩散速度,呈现出指数效应,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不断加深。信息时代的社会思潮,其发生、传播、演变等过程必然有着新的形式与内容,各色社会思潮凭借先进的互联网传播、虚拟媒介、算法推荐等手段更为便捷地对人们产生影响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过程必定有着新的过程机理及不同以往的事实结果。
该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其学术贡献主要有:
第一,分析研判风起云涌的当今社会思潮及其影响。伴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历史变革,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得到坚持和发展的同时,社会生活多样、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人们对社会思潮存在“日用而不知”的现象,要说清楚它是怎样传播、对人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思潮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又的确像“盐溶于水”那样客观存在。大学生对林林总总、纷纷扰扰的各色思潮认识不当、理解不到位,就会影响其是非判断、理性思维以及对“四个自信”的坚守等,诸如这些年出现的大学生“校园贷”“佛系思想”“网络社交”“网购”“泛娱乐主义”等现象,均与相关社会思潮的风行与影响密切相关。研究主要集中调查分析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道德相对主义、消费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及的负面影响。研究总体认为,各种社会思潮在教育领域中的渗透、影响及其表象皆有其独特性,它们对我国近年来的学生思想观念、学生日常行为、校园文化等诸多教育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大学生价值标准的失范、理想信念的缺失以及思想统一的困难等不良现象。毋庸置疑,我们要持续关注并推进对纷繁复杂、起伏跌宕的思潮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的研究。
第二,探讨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人类的技术革命往往带有“创造性毁灭”和“指数式增长”的特征。各色社会思潮凭借先进的互联网传播、虚拟媒介、算法推荐等手段更为便捷地对人们产生影响。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信息茧房”现象十分明显。互联网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上的言论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网络信息无疑成为了网民绝大部分信息摄取的来源。社交媒体通过算法推荐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使用户可以尽快获得符合自己观点的信息。大学生群体是网络消费的主力军,网络生活成为了他们的重要生活方式。由于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真假难分、是非混淆,加之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以及影响力大,使得广大青年学生极易成为不良社会思潮传播和受其感染的突破口。长久徜徉于海量资讯之中的大学生群体,难以理性把握和明辨网络中的虚假宣传、标签化的舆论操纵,甚至还会主动融入到网络媒体意见之中,并将个人认知汇入社会价值观念之中。
第三,持续深入研究引领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之策。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也与时俱进向纵深推进,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持续跟踪、研判、监管以及拮抗各色社会思潮的传播、影响,是巩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在青年大学生中的地位的需要,也是加强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正能量精神引导的需要。面对国内外诡谲多变的社会思潮和鱼龙混杂的思想观念,学术研究必须理直气壮地反对形形色色思潮的负面影响,应旗帜鲜明地研究分辨各色社会思潮的本质、特征及各种表象,加强对社会思潮演变、传播以及影响的实践研究,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世界形势变化的本质,引导他们不被历史长河中的旋涡和逆流所迷惑,不断增强辨别、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侵蚀的能力,提高解决建设和改革中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应对有招。著作指出,学术研究应不断深化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宣传思想、理论研究均应切实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观察、辨析和拮抗,要与时俱进地揭示其实质、分析其流变、洞察其影响、纠正其偏颇、批判其错误,坚持提高主流思想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不断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形形色色思潮的引领能力和减弱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力,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
第四,在研究方法上以实证为导向,坚持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的结合。专著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特别注重实证调查,比较系统地开展了基于事实研判和史料分析的应用对策研究。专著主要是以当代在校大学生为考察、反思对象,重点依托浙江高教园区的独特资源优势,将20多所高校列为抽样调查对象,通过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案例研究、事件分析、焦点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各种思潮的认知情况,掌握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或显性或隐性、或已然存在或可能会发生的影响。著作既有对文献计量的可视化分析,更有对每一个思潮如何影响等问题开展的调查研究,还有众多的大大小小的嵌套式案例分析运用。专著既体现了理论高度,又具有实践对策指向,致力于探索如何使大学生提高主动抵御社会思潮负面侵袭影响的能力,避免陷入错误思潮的陷阱。
该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马工程专家、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陈占安教授,马工程专家、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易教授分别为本书作序推荐。专著已在CSSCI核心期刊《大学教育科学》等上发表书评。被全球最大学术门户网站《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科院主办)作为学术著作热书予以推荐。百度百科、搜狐、新华文轩旗舰店等多家重要媒体对著作予以了宣传报道。专著核心内容前期发表代表作10多篇,其中一级期刊论文4篇,CSSCI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与现有社会思潮研究方面的著述有所不同的是:专著聚焦网络社会、信息时代社会思潮的新问题、新动向、新特征,选择近年来持续活跃、人们关注度高的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九个思潮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专注于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其如何防范的研究。在现有研究社会思潮方面的著作中,本专著比较优势有二:一是针对信息化、网络化特别是新近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社会思潮传播及其对大学生影响的著述罕见,聚焦信息技术时代的新问题、新挑战,这是本研究相对新颖独特之处。二是以往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基本上是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思政课教师,从教育学科等视角来阐述问题、论证观点的研究少。
作者简介
贺武华,男,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教育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