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成果 > 获奖成果

浙江省第二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兜底性”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024-01-24 21:14:46

浙江财经大学戴卫东教授的研究报告《“兜底性”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最终成果,获“浙江省第二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应用对策研究与社科普及类)。


简介

针对老年人失能的社会风险,我国至今还没有相应的正式制度安排。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仅对患有疾病的患者支付医疗费用,并不包括老年人所需要的长期护理费用,无法减轻家庭社会的负担。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注重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本课题以此为切入点,跳出现有的养老服务制度框架,从理论分析和制度建构角度来深入开展我国城乡“兜底性”养老服务制度的筹资机制与供给结构的创新探索研究,并对未来如何发展提出科学的思考,无疑是对一个新的社会问题的回应。

该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学术贡献主要有:第一,社会与家庭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增强,而对生理健康的作用变弱;社会与家庭养老服务的匹配度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都大于家庭养老服务,尤其是社会养老服务在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方面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的促进效果更显著,而家庭养老服务在精神慰藉方面的促进效果更显著。第二,与未实施长期护理保险的城市相比,试点城市老年人就诊次数和门诊费用、住院费用都较大幅度下降,同时,还提高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第三,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49年我国60岁及以上中度失能和重度失能老年人的人数将大幅增长,目前试点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划拨的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模式,不利于维持资金筹集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独立筹资是必然选择。第四,中长期来看,家庭养老的社会治理价值要实行五个转向:立法目标从维护社会稳定到追求美好生活,决策理念从伦理本位到社会价值,经济政策从家庭责任到社会保护,社会环境从单方扶助到双方关怀,整体布局从家庭保障到社会协同。第五,在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中要坚持“居家服务为先,提供服务为主,民营机构为重”的“三为”原则。

该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与本报告直接相关的前期成果共25篇,总共被引1431次,其中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3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7篇。本报告相关成果获浙江省领导批示9次、厅级部门采纳4件,媒体采访报道8次。

作者简介

戴卫东,浙江省二级教授,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研究。